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霹雳中华医院
Home
捐款芳名记录
最新捐款芳名记录
2024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3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2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1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0全年特别捐记录
2019全年特别捐记录
2018全年特别捐记录
2017全年捐款记录
2016全年捐款记录
2015全年特别捐记录
我们的团队
名誉主席
本院理事
本院义诊医师
工作小组
医院信息
最新信息
霹5中医组识联欢庆典| 申请免税准证遇“卡关” 霹雳中华医院盼支援
本院2024年来的回顾
兵如港卫理公会圣诞市集 7中医义诊反应热烈
霹海南会馆青年团办健康检测活动 多人参与成功加强社区健康
丘鉴兴:业者豁免服务帨,传统医疗价值或认可
本院2023年回顾
霹雳中华医院9月11日增加中草药治疗方案
丘鉴兴:中药价飙升,业者苦撐
霹雳中华医院义诊医师 访优大医疗中心考察
本院2022年回顾
丘鉴兴吁职业中医师 . 尽快向卫生部申请行医证
霹雳中医师公会中华医院筹獲逾2万捐刘有发
筵开80席 捐19.4万回馈社会
黄家泉岳父曾清良逝世 丧府节约逾5万 分捐14单位
霹雳南海会馆筹6300捐怡3医疗机构
盼中医积极申请注册
近打约100中医师接种
霹南海会馆筹款移交3500助2医院
会馆筹款 移交3500助2医院
怡保中国精武体育会筹2.5万捐慈 善团体
本院2021年回顾
本院2020年回顾
华族传统医疗有疗效,友族也求针灸
霹雳中华医药明开诊,南海会馆赠医护用品
復管令SOP慈善路上 荆棘满布
新冠肺炎来袭 霹5医药团体3月联合宴会取消
霹南海会馆新春善款 6千5百捐4慈善组织
霹雳国际现代书画联盟办春联义卖为中华医院筹款
霹雳家电商第5届慈善晚宴● 6万电器捐霹州12间慈善团体
令吉下跌●中药暴涨●赠医施药●吃不消
霹佛教联会庆卫塞节·捐6千给6慈善组织
华强园香功班与中华医院联办义诊
霹雳中华医院(2019-2020)理事宣誓就职典礼
霹雳中华医院庆祝72周年纪念暨2019年度317中医师节
赠医施药益街坊.慷慨解囊行善举
香功班获各界支持 - 将服务社会利惠社群霹雳 - 中华医院协助开办施医赠药部门
福建中医药大学海外学院副院长邱崖拜访本院
5月13日傳統醫藥法講座 丘鑒興促中醫師來瞭解
参观拜访同善医院中医部
勿以西医角度衡量中医药(东方网)
幸镜清:病例剧增中药涨价○义诊赠药机构压力大
2016年11月的天空
药物涨价 ○ 病人日增 ○ 赠医施药机构负担重
霹雳中华医院今年第二度进贼(13/11/2016)
中华医院进贼○偷光施赠箱善款 (28/02/2016)
幸镜清:赠医施药顺利进行.中华医院恪守诚信廉洁
本院一年来的回顾(2016)
本院一年来的回顾(2017)
民众捐助 - 医师回馈 - 义诊霹雳中华医院 - 走过半世纪
开销大靠捐款苦撑○赠医施药照跑
大馬中醫風雨路(一)‧濟世60年‧幸鏡清團結中醫爭取權益
陳凱希:成都中醫大學擬設分校也宣佈捐款5萬令吉給霹靂中華醫院
霹雳中华医院参与"良医出巡"活动
义诊医师值勤表
霹雳中华医院手则
活动照片
日历/假期表
院史背景
历年大事记
霹雳中华医院史略
征信录
联络我们
FAQ
霹雳中华医院
Home
捐款芳名记录
最新捐款芳名记录
2024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3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2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1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0全年特别捐记录
2019全年特别捐记录
2018全年特别捐记录
2017全年捐款记录
2016全年捐款记录
2015全年特别捐记录
我们的团队
名誉主席
本院理事
本院义诊医师
工作小组
医院信息
最新信息
霹5中医组识联欢庆典| 申请免税准证遇“卡关” 霹雳中华医院盼支援
本院2024年来的回顾
兵如港卫理公会圣诞市集 7中医义诊反应热烈
霹海南会馆青年团办健康检测活动 多人参与成功加强社区健康
丘鉴兴:业者豁免服务帨,传统医疗价值或认可
本院2023年回顾
霹雳中华医院9月11日增加中草药治疗方案
丘鉴兴:中药价飙升,业者苦撐
霹雳中华医院义诊医师 访优大医疗中心考察
本院2022年回顾
丘鉴兴吁职业中医师 . 尽快向卫生部申请行医证
霹雳中医师公会中华医院筹獲逾2万捐刘有发
筵开80席 捐19.4万回馈社会
黄家泉岳父曾清良逝世 丧府节约逾5万 分捐14单位
霹雳南海会馆筹6300捐怡3医疗机构
盼中医积极申请注册
近打约100中医师接种
霹南海会馆筹款移交3500助2医院
会馆筹款 移交3500助2医院
怡保中国精武体育会筹2.5万捐慈 善团体
本院2021年回顾
本院2020年回顾
华族传统医疗有疗效,友族也求针灸
霹雳中华医药明开诊,南海会馆赠医护用品
復管令SOP慈善路上 荆棘满布
新冠肺炎来袭 霹5医药团体3月联合宴会取消
霹南海会馆新春善款 6千5百捐4慈善组织
霹雳国际现代书画联盟办春联义卖为中华医院筹款
霹雳家电商第5届慈善晚宴● 6万电器捐霹州12间慈善团体
令吉下跌●中药暴涨●赠医施药●吃不消
霹佛教联会庆卫塞节·捐6千给6慈善组织
华强园香功班与中华医院联办义诊
霹雳中华医院(2019-2020)理事宣誓就职典礼
霹雳中华医院庆祝72周年纪念暨2019年度317中医师节
赠医施药益街坊.慷慨解囊行善举
香功班获各界支持 - 将服务社会利惠社群霹雳 - 中华医院协助开办施医赠药部门
福建中医药大学海外学院副院长邱崖拜访本院
5月13日傳統醫藥法講座 丘鑒興促中醫師來瞭解
参观拜访同善医院中医部
勿以西医角度衡量中医药(东方网)
幸镜清:病例剧增中药涨价○义诊赠药机构压力大
2016年11月的天空
药物涨价 ○ 病人日增 ○ 赠医施药机构负担重
霹雳中华医院今年第二度进贼(13/11/2016)
中华医院进贼○偷光施赠箱善款 (28/02/2016)
幸镜清:赠医施药顺利进行.中华医院恪守诚信廉洁
本院一年来的回顾(2016)
本院一年来的回顾(2017)
民众捐助 - 医师回馈 - 义诊霹雳中华医院 - 走过半世纪
开销大靠捐款苦撑○赠医施药照跑
大馬中醫風雨路(一)‧濟世60年‧幸鏡清團結中醫爭取權益
陳凱希:成都中醫大學擬設分校也宣佈捐款5萬令吉給霹靂中華醫院
霹雳中华医院参与"良医出巡"活动
义诊医师值勤表
霹雳中华医院手则
活动照片
日历/假期表
院史背景
历年大事记
霹雳中华医院史略
征信录
联络我们
FAQ
More
Home
捐款芳名记录
最新捐款芳名记录
2024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3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2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1全年特别捐记录
2020全年特别捐记录
2019全年特别捐记录
2018全年特别捐记录
2017全年捐款记录
2016全年捐款记录
2015全年特别捐记录
我们的团队
名誉主席
本院理事
本院义诊医师
工作小组
医院信息
最新信息
霹5中医组识联欢庆典| 申请免税准证遇“卡关” 霹雳中华医院盼支援
本院2024年来的回顾
兵如港卫理公会圣诞市集 7中医义诊反应热烈
霹海南会馆青年团办健康检测活动 多人参与成功加强社区健康
丘鉴兴:业者豁免服务帨,传统医疗价值或认可
本院2023年回顾
霹雳中华医院9月11日增加中草药治疗方案
丘鉴兴:中药价飙升,业者苦撐
霹雳中华医院义诊医师 访优大医疗中心考察
本院2022年回顾
丘鉴兴吁职业中医师 . 尽快向卫生部申请行医证
霹雳中医师公会中华医院筹獲逾2万捐刘有发
筵开80席 捐19.4万回馈社会
黄家泉岳父曾清良逝世 丧府节约逾5万 分捐14单位
霹雳南海会馆筹6300捐怡3医疗机构
盼中医积极申请注册
近打约100中医师接种
霹南海会馆筹款移交3500助2医院
会馆筹款 移交3500助2医院
怡保中国精武体育会筹2.5万捐慈 善团体
本院2021年回顾
本院2020年回顾
华族传统医疗有疗效,友族也求针灸
霹雳中华医药明开诊,南海会馆赠医护用品
復管令SOP慈善路上 荆棘满布
新冠肺炎来袭 霹5医药团体3月联合宴会取消
霹南海会馆新春善款 6千5百捐4慈善组织
霹雳国际现代书画联盟办春联义卖为中华医院筹款
霹雳家电商第5届慈善晚宴● 6万电器捐霹州12间慈善团体
令吉下跌●中药暴涨●赠医施药●吃不消
霹佛教联会庆卫塞节·捐6千给6慈善组织
华强园香功班与中华医院联办义诊
霹雳中华医院(2019-2020)理事宣誓就职典礼
霹雳中华医院庆祝72周年纪念暨2019年度317中医师节
赠医施药益街坊.慷慨解囊行善举
香功班获各界支持 - 将服务社会利惠社群霹雳 - 中华医院协助开办施医赠药部门
福建中医药大学海外学院副院长邱崖拜访本院
5月13日傳統醫藥法講座 丘鑒興促中醫師來瞭解
参观拜访同善医院中医部
勿以西医角度衡量中医药(东方网)
幸镜清:病例剧增中药涨价○义诊赠药机构压力大
2016年11月的天空
药物涨价 ○ 病人日增 ○ 赠医施药机构负担重
霹雳中华医院今年第二度进贼(13/11/2016)
中华医院进贼○偷光施赠箱善款 (28/02/2016)
幸镜清:赠医施药顺利进行.中华医院恪守诚信廉洁
本院一年来的回顾(2016)
本院一年来的回顾(2017)
民众捐助 - 医师回馈 - 义诊霹雳中华医院 - 走过半世纪
开销大靠捐款苦撑○赠医施药照跑
大馬中醫風雨路(一)‧濟世60年‧幸鏡清團結中醫爭取權益
陳凱希:成都中醫大學擬設分校也宣佈捐款5萬令吉給霹靂中華醫院
霹雳中华医院参与"良医出巡"活动
义诊医师值勤表
霹雳中华医院手则
活动照片
日历/假期表
院史背景
历年大事记
霹雳中华医院史略
征信录
联络我们
FAQ
大馬中醫風雨路(一)
濟世60年‧幸鏡清團結中醫爭取權益
(光明日報/副刊‧報道:黃碧絲)
歲月悠悠,人事滄桑。自五十年代起開始有計劃地栽培後進及發展的馬來西亞中醫,走到今天,最早一代的著名老中醫已寥寥無幾,幸鏡清是其中一人。他行醫超過60年,七十年代時推動`正藥正價’計劃挽救因惡性競爭而退化的中醫藥行業,九十年代時一身兼任三職,是霹靂中醫中藥界的中流砥柱。
幸鏡清今年88歲,擔任霹靂中華醫院院長至今40年,不遺餘力地為貧困的一群提供保健,贏得社會公信力,所以很多人總是以`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來形容他。
團結中醫是他的心願
馬來西亞華人醫藥總會於2014年杪舉辦第一屆表揚大會,頒發老中醫傑出貢獻獎,幸鏡清是得獎者之一。當天,他拄著拐杖出席,每個人都恭恭敬敬地向他打招呼問好。專訪是超過一個月後,在幸鏡清創設的僑安堂中藥行進行。當時,他精神很好,棄用拐杖。
在正式訪談之前,幸鏡清要求先講一個故事。
“30年前,我出品幾種成藥,包括白鳳丸。印盒子包裝時,我要求寫上幸鏡清醫師監製,完成後一看,`幸’變成`辛’。很多人都誤以為我姓`辛’,其實我是姓幸福的幸,不是辛苦的辛,兩者的意思是相反的。”
“報章有些也是這樣,經常搞錯我的姓。當然,我不能怪他人,因為這的確是少見的姓氏,很多人不知道。” 無論如何,他也都事先說明,希望報道不要搞錯他的姓氏,原本的“幸幸福福”,卻變成“辛辛苦苦”。
幸鏡清的父親來自中國廣東梅縣南口,思想傳統而保守,以過客心態南下馬來亞謀生,初期在錫礦場做工頭,生下的孩子就要送回祖國。所以幸鏡清在霹靂怡保出生,12歲時和10歲的弟弟被送回中國。不過,那時正好鄉下發生瘟疫,他們在中國住了一年就被送回馬來亞。
因叔父與中醫結緣
幸鏡清曾在礦場做過書記,與中醫結緣是因為叔父是中醫師。二戰後初年,叔父從中國來到馬來亞開藥店。22歲那年,幸鏡清騎摩多跌傷後在藥材店療傷,開始對藥材產生興趣,後獲得叔父悉心傳授祖傳的醫學。
27歲時,他在九洞與叔父開設僑安堂藥行,並從事醫務及研究中醫工作。他說,只要有心,學中醫並不難,若自己對藥材有所瞭解,再修讀就更容易。
1960年至1965年期間,幸鏡清先後畢業於香港存仁中醫學院、香港中國針灸學院及香港針灸專科學院。1967年,他受聘擔任霹靂中醫中藥聯合會附設霹靂中醫學院教學工作,後升任院長職直至74歲才榮休。
幸鏡清活躍於社團。九十年代時,他一身兼任三職,即霹靂中醫中藥聯合會會長、霹靂中醫學院院長,以及霹靂中華醫院院長,這還不包括在其他社團的職位。
由於怡保有3個醫藥團體,即霹霹中醫師公會、霹靂中醫中藥聯合會、霹靂針灸學會,過去各有各慶祝佳節,後經幸鏡清提議,3個團體聯合一起辦慶節,更為團結。他一直認為,團結很重要。他希望中醫可以團結起來,向衛生部爭取權益,共同發揚中醫中藥。
雖然現在很多國人往中國求醫,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去中國就醫,因為花費的確不少。因此,幸鏡清強調,馬來西亞必須發揚中醫中藥,才能讓貧窮民眾受惠。
公信力維持醫院
1974年,幸鏡清獲選為霹靂中華醫院院長,從當初每年需要出去籌款以維持運作,到現在不愁經費,他老人家功不可沒。無論如何,他年事已高,做了40年院長,今年要退位了。
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提出要求辭院長職,不過,每次的請辭都被挽留。他說,做院長最重要有公信力,才能維持一年需要廿多萬令吉經費來維持的民間醫院。
做院長要出錢出力
“廿多萬經費不容易籌,有哪一個機構可以不必出去捐錢就有錢的?我們現在不愁沒有捐款,因為人家信得過我們,即使捐兩令吉也有做記錄。現在的有錢人也喜歡做善事,好幾位來自吉隆坡的善長每年都捐一兩萬令吉。若持繼保持公信力,我相信大家還會支持中華醫院,若有其名沒有實就很難做。”
他回想當年,坦言做院長不容易。“以前我也是中華總商會和中華大堂的董事,我向他們籌款,他們很慷慨捐錢給醫院。但其他人也向我籌款,錢卻是自己出。所以,沒有人敢做院長。做院長,你要完全付出,不能期待有回饋的。若你想得到一些利益,肯定做不久。”
正藥正價護中醫
幸鏡清擔任霹靂中醫中藥聯合會總務共10年。期間,為免消費人服用到低劣藥材,他毅然推行“正藥正價”計劃,引起爭議。
“我國的中藥材都來自中國,但藥性和效果也有東南西北之分,不同地區產的藥效果也不同,比如高麗參就要用韓國生產的。當年,日本侵略韓國,連泥土也運回國去,但種出來的高麗參品質也是不同。人參就要是長白山生產,因為藥材的生長條件很重要,不過,一般消費人並不知道。” 因此,在七十年代時,一些業者為了做成生意,賣低劣藥材拉低成本賣給消費人,造成惡性競爭。
“當時激烈競爭導致本地的中醫中藥發展退化。譬如我賣的藥是5令吉,別人配藥售4令吉50仙來搶生意,第三間藥店開價更便宜,只售4令吉。但他們的藥是不是跟第一次買的一樣?很多便宜藥來自日本、朝鮮,成本低就可以賺更多錢,但這樣會造成中醫沒落,因為病患吃到沒有效果的中藥,以後就沒有人相信中醫了。”
藥失效就變成庸醫
從那時開始,消費人開始質疑中醫,中醫也漸失去公信力。幸鏡清說,藥沒有效果,再高明的醫生也變成庸醫。所以他建議推行“正藥正價”計劃統一藥價。
“那時我們每個月發出價格表派給36個區的同業,並在36區成立小組執行任務,如果你賣假或便宜藥,就會罰款;不肯付罰款的話,所有批發商就不能做他的生意,如果那批發商不合作,大家的診所就不跟他來往。我們以此方法監控。
“不過,正藥正價並不容易進行,最主要的問題是大家不團結。比如我們原定星期日是休息日,平日規定做8小時。過去,藥店是早上7點開店做到晚上11點,工人的待遇低很難找,我們要改善工人的福利,就規定工作時間是早上8點至下午5點,有些業者找了很多藉口,不守規矩地另開小門做生意,但這不公道,也導致政策走不下去。” 無論如何,那是七八十時年代的情況,現在的中醫師比較團結了。
“大家加入中醫師公會後明白,要團結才能生存,若作惡性競爭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政府綁著中醫手?
對於中西醫的比較,幸鏡清看好中西醫合拼。“畢竟中醫有中醫長處,西醫也有西醫的專長,若兩者合拼對病人會有好處。但是,這些都得看政府如何處理傳統醫藥。我國政府雖然在近十年來給予承認,但他們不能用西醫的角度來評價中醫。”
他指出,世界衛生組識在九十年代就提倡人們多服食傳統藥物作保健、防病和治病。為甚麼?
幾千年來,在西藥問世之前,人人都是吃傳統藥草延續生命,人口還是如此繁盛,尤其是在中國,所以傳統醫藥有它的存在價值。
“比如川蓮,以前的小孩子一出世就服食它清胎毒,它是重要的抗生素,用途很廣,但你(衛生部)就檢驗到它有毒不能用。我們幾千年來都沒有發生過吃川蓮發生問題的事,為甚麼要禁它?你禁它就好像綁著我們雙手,無法發揮。
爭取用藥權利
“如果說是毒,西藥沒有毒嗎?他們可以用,因為有對毒的知識,我們中醫也有這方面的知識,你應該給我們用,這只是份量上的問題。砒霜很毒,之前我們也有用來治病,現在不能了。還有十多二十種藥,現在都成了禁藥。”
他透露,過去幾十年來,一些在中國或香港生產的藥都逐漸在市場消失了,主因是禁止進口,因為被化驗到成份有“毒”。
“禁止這些可以治病的藥是不公平的做法。你要將傳統藥物變成西藥那樣嚴格,就失去發揚的作用。” 因此,幸鏡清認為,中醫要在馬來西亞更進一步的發展,就得爭取用藥的權利,以及辦中醫學院。“以前有廿多間中醫學院,培訓出很多中醫師。現在,政府把中醫學院移到高教部,要求花費幾百萬令吉建硬體設備做成學院才可以開班授課。除了大學,有哪幾家有這樣的條件做?政府還限制只有理科生可以報讀,造成學生來源少了,中醫學院也就開不成。”
沒有醫德不配為醫
幸鏡清於2001年出書《幸鏡清診餘隨筆》,公開他對各科疾病的論述、治癒的個案,還有對時事的評論及演講等,為馬來西亞中醫藥事業留下另一份瑰寶。
他在自序中特別強調醫德。“學醫的人要先具有道德、仁心,以醫者父母心的心態從事濟世活人的工作。要把病人當作自己的兒女般予以悉心治療。遇有貧病交迫者,應酌量給予援助。”
他說,道德為立身之本,沒有道德遑論醫德;沒有醫德就不配為醫者。行醫久後更體會到“學而知之,不學而不知,愈學愈發現自己的無知”之真諦,所以他認為活在世上就應“活到老、學到老”。
早睡早起是養生之道
前年一場大病使幸鏡清體弱許多,初期還得用拐杖走動,減少出來社交。他感嘆:“人就是這樣,生老病死。年紀老了,很多病就會出現,還好是讀醫的,懂得補氣強心。”
訪談結束之前,他還要補充說:“養生之道最好就是早睡早起做晨運,晚上10點就好睡覺休息,清晨五六點起床,那時的空氣最好。遲睡遲醒是腐蝕生命的生活方式,遲睡早起更加要不得。”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